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紅唇褪色之前


在人生的邊上,在紅唇褪色之前,我們才看到人生並不是無際無涯的,每一個明天都是上帝的恩典,也都是上帝對我們的期待,祂都在看著,我們到底都幹了哪些「好事」?

(圖片說明)怎樣過完一生才算沒有虛度?去做該做的事,莫遲疑!而不是把自己打扮得雄壯威武

文 / 鄭春鴻


台中角頭翁奇楠槍擊命案槍手廖國豪,日前主動向警方投案,結束亡命生涯。當他被問到:「你為什麼會犯下這麼多的案子?」時,這位年輕人靜靜地說:「都是台灣教育害了我,你知道我是很早就被老師放棄的一群人嗎?……」

怎麼去幫助那些成千上萬的「準廖國豪」

接著,我們從新聞中看到廖國豪的國中老師出來喊冤,說他們對廖做了幾十次的家庭訪視,他的導師也都對廖進行輔導。「他走偏了,應該不是我們學校的問題」。也有人說:「陳水扁才更該是『害』了廖國豪的元凶,那個杜正勝也該負起責任。」
不過,廖國豪的姨婆說:「畢竟是自己做的事,要怪誰?」
的確,殺了人還有什麼話說呢?
但如果我們不想要再看到第二個、第三個廖國豪,一直去怪已經犯下滔天大罪的孩子是沒有用的,而應該去想一想,大家應該怎麼去幫助那些成千上萬的「準廖國豪」,使他們回到正軌。
歷史在看我們做了什麼,歷史也在看我們沒做了什麼。

怎樣過完一生才算沒有虛度?

廖點名了老師,或許是脫口而出,而究竟廖國豪走向不歸路的真象是什麼?並不難看清楚,不是去烤問廖國豪,也不必叫老師「坦白從寬」,而應該說是廖案給我們都有了自我審視人生意義的機會,追問著我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面對包括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同事,我們「沒有積極做什麼?」,我們怕惹禍上身?我們自私希望別人不好,才顯得自己好?還是我們根本就是既得利益者,明知自己是幫凶還是任它發展?
當過老師的人,在學校帶過孩子的人,包括教官及行政人員不妨捫心想一想:
「在一生的校園服務工作中,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孩子嗎?當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講理,你就這樣放過不管嗎?」抑或是根本就沒有放不放棄的問題,你只不過把校園的工作當做糊口的職業,你只管把每一堂課都給按進度上了,至於校園霸凌(bully)愈來愈嚴重,台灣有六成五的孩童被欺負。教育部調查10萬名國中生,約3萬多名國中生被打,1. 2萬多名國中生被勒索。「你為多少個被打、被欺負、被勒索的孩子打抱不平?」
「你為多少個打人、欺負人、勒索人的孩子開導過?為人師表一輩子,你總共為此花了幾分鐘的時間?」抑或是,你說我可沒管訓導的事兒,何況那是他們家的事,你一點都不在乎,也不覺得那是你的事,沒什麼放不放棄的?
這不是在吐老師們的「嘈」,而是在全面地思考,當一個人選擇了某種職業,尤其是「非營利事業」,我們將怎樣過完一生才算沒有虛度?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廣義的「公僕」共同特點

應該想一想自己這一輩子都幹了哪些「好事」的,不只是老師,「非營利事業」也就是廣義的「公僕」,除了老師之外,還包括醫師(絕大多數的台灣醫師等於是健保局的公務員了)、律師、法官、神職人員(牧師、神父、法師、道士等),以及廣義的公務人員 (包括公家機關的職員、警員、消防隊員、稅務員、軍人等) 和媒體的從業人員等應該都在列。老師代表真理;醫師、消防隊員代表博愛;法官、律師、警員、媒體的從業人員、公家機關的職員代表正義;神職人員代表慈悲。我們特別點名所謂非營利事業的從業員,是因為社會會亂,就是這些人不再標舉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的本質。
這些廣義的「公僕」的職業有幾個共同點:
1) 「入行不容易,進門趕不走」,做了老師、醫師、律師,做了警員、消防隊員、稅務員、軍人、國家公務人員,基本都是幹一輩子,很少中途改行。
2) 他們幾乎是國家,也就是全民「包養一生」的「榮譽公民」。在街口賣水果的歐巴桑到八十歲還要叫賣。「公僕」服務滿25年就翻身了,全民要變成他的「公僕」養他一輩子。
3) 他們的子女也拿國家的「教育補助費」,沒有繳不出學費的問題,都是國家栽培的。
4) 執業的時候穿著特別的服裝,表示中立、專業、公正等。
5) 面對服務對象,不能開口閉口就談「錢」。
6) 執業的時候盡多少力氣,基本看不出來,所以常被成稱為「良心事業」。
7) 這些職業的從業員很容易推過諉責,可以提出千百種理由說錯的都是別人;自己一點都沒錯。
8) 幾乎都是大眾討好、送禮、送紅包的對象。
9) 表面清高,背地狗皮倒灶的大有人在。雖然是「背後」做壞事,卻是「公開的祕密」,多數的情況是連法律都不能拿他奈何。
10) 法律只能原則上去規範這些人,如果用列舉的方式去規範他們,最先倒霉的是大眾。比如「記者法」只有共產國家才有;很多記者雖然品性不好,但是沒有民主國家用法律來規範記者,唯恐傷了言論自由。
11) 有錢也不太敢招搖,不敢開朋馳的,不敢住華廈,因為怕被人笑、被人懷疑貪污。(這一條已經鬆動了,開名車住華廈的公務員越來越多了)
12) 很多人對這些職業的從業員,人前抬舉、吹捧;人後吐口水。

廣義「公僕」和純服務業有何不一樣?

或許你會說,上列的這些職業,他們也都是薪水階級,靠勞力賺錢,他們為什麼要跟商人、飛行員和司機、廚師、服裝設計師、售貨員等純服務業者不一樣呢?憑什麼要被要求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幹呢?讓我們來想像一下,上述的廣義的「公僕」如果有了以下的言行,你可以接受嗎?
1) 老師對全班同學宣佈說:「你們有參加老師家教班的人,座位排在前半段,可以來問問題;沒有參加老師家教班的人,座位排在後半段,自己自修。」
2) 醫師對病人說:「每一個病人都像你問這麼多問題,我一天哪能看300個病人,還有很多人等著呢!」
3) 法官對被告的律師說:「晚上我會到光明夜店去消遣一下,你找人去埋單。」
4) 警員對因被搶劫來報案的女孩說:「你才被搶5000元,能不能請你不要報案。被搶5萬、50萬的都還沒破案呢!」
5) 消防隊員抱怨地說:「一口氣10間房子都燒起來。你等一下,我得先去為議長公管噴水,因為我們消防局的預算操在他們手上。」
6) 軍人對勤務兵說:「你開吉普車去接一下我女兒,她的鋼琴課快結束了。」
7) 牧師說:「我得先去幫謝議員禱告,因為他是大戶,可以讓我們教會會眾的人數增長,我門才能拯救更多的靈魂。」
8) 尼姑和尚拿起算盤說:「我們應該坐下來討論一下如何讓香油錢逐月提升。也許我們可以買點台積電股票。」
9) 公務人員:「你沒看到我桌上的公文那麼多,你只要去ATM一下,我會把你那一個案列為最速件的。」
10) 新聞記者說:「我寫報導,報社是要付我稿費的。明天你如果不想在報上看到這條關於你的新聞,不如你來付我稿費好了,一個字10元就好,我們爬格子的人賺的可是辛苦錢啊!」

不過是想請您看一部好電影

我想沒有人會對上述的言行有所認同的。為什麼?因為這些言行發生在他們身上「有礙觀瞻」,和社會的期待、社會的價值觀差太遠。
台灣的醫師幾乎都是健保局的公務員,從上列廣義公僕的特點,醫師也不妨想一想:
「你當了一輩子醫師有沒有拿病人的身體開玩笑?有沒有因為要多賺錢,要「練刀」、「做實驗」,而去開不必要開的刀?有沒有為了賺錢開不應該開的藥?叫病人去做不必要的檢查?為了A健保的錢,不必住院的病人也留人家住院?」「你門診看病人,每個人都給幾分鐘的時間,他稍微想多問一些,你會不耐煩暗示他可以離開了嗎?」「你曾經因為不斷地努力,使病人少受很多苦、少花很多錢、也替健保省下很多錢。這樣的事,你做了幾次?故事說來聽聽。」「你認為做醫生和一般的服務業、一般的商人有什麼不一樣?」
失業人口多,當軍人竟然鹹魚翻身。軍方官員表示:「錢沒有想像中好賺,想清楚才來,比較不會失望」。他說,軍人雖然擁有良好的福利制度與津貼,但因軍人的身分與任務關係,志願役軍人可能在山巔外島服役,也要嚴守行政中立,更要鍛鍊體能,
全國的軍人當然也有必要反省自己:「你做軍人一輩子,還上校、少將退役,雖然沒有上過一次戰場,但是你做了什麼保衛國家的貢獻,可以大聲向老百姓述說的事?」還是你認為只要你存在,即使去喝花酒,也算在保家衛國了?
特別是全國的公務人員或許也可以仔細地想一想:
「你當了一輩子的公務人員,你經手的業務,有幾件案子,你真正是從到尾不推拖拉,靠自己的責任心、榮譽感、克服萬難把它做成功的?」「你在工作上,曾經發現哪一個環節可以改進,經你不畏強勢,終於改變了制度,不但節省公帑也方便民眾。」這些事兒,你一輩子做了幾件?
也許你就是偏偏沒有「故事」可講,不過你抗議被這樣咄咄逼人地追問。
「我雖說沒有功勞,可是總有苦勞。我安份守己、不偷不搶,不遲到不早退,數十年如一日,你還要我怎樣?」你開始有點惱火地這麼說。
「哦!請不要緊張,我不過是想請您看一部好電影。」

職場的「夢幻藍圖」基本不變

我特別要推薦一部黑澤明在50年代拍攝的經典名片《生之欲》(網路拍賣場很容易就買得到) 給全國的廣義「公僕」們觀看。如果馬英九總統下令,全國公務員都要看,國運一定昌隆,比辦十次花展更有效。
這是一部逼著我們審視人生的電影。本片描述一個得胃癌晚期的「模範」公務員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所遭遇的種種。最令人感動之處在於故事描述一個人在人生的最後的歷程中,突然領悟到人生的真義與生存的價值,借著主角的遭遇與行為,將一個「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樣嚴肅但抽象的問題加以具體化。
故事從一群市民來市政府市民課,七嘴八舌地反映排汙問題開展出來,市民課把問題踢給公園部門,公園部門踢給交通部門,皮球這樣輪番在市府所有基層部門之間踢了一圈後,又返回市民課,而那個埋頭於連篇累牘的卷宗之中面容愁苦蒼老的市民課長,就是渡邊。
渡邊先生,這個三十年沒有請過一天假,是一個行屍走肉的傢伙,實際上早已經死了二十年,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保住飯碗,「因為這個世上,保住飯碗的最好方法,就是什麼也不做。」他是一個把自己包裹很嚴實的人,了無生趣,循規蹈矩,每天晚上把自己的西服褲子折好,放在枕頭底下壓著,幾乎不買新帽子。
任誰看到這裡,都會嫣然一笑,時間已經過了半世紀以上,現在的台灣公家機關、公務人員,和五十年代的日本,有什麼不一樣?「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到現在還是職場的「夢幻藍圖」。不同的時代卻有相同的人性背景。

只是吃飯睡覺,生命的意義何在?

故事開始有了轉折,黑澤明開始演繹他的人生哲學,也強迫觀眾逼視自己的人生。渡邊先生得知自己胃癌已經晚期後,死亡的陰影佔領了他的整個心靈。
他曾想在自己的親人那兒得到安慰,可是無意中發現兒媳在意的只是他的退休金。他和兒子之間的關係,就像他在市政廳面對的公文一樣但求無過,一點熱情也沒有,已冷漠僵化極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他也試著到聲色場所放縱自己的身心。希望在麻醉和縱欲中忘卻一切,但是,酒醒後卻更虛無,墜入無底深淵,醜陋的面目連他自己都感到害怕。
後來,在和那個向他辭職的年輕女下屬的交往中,他漸漸被她鮮活的,快樂的生命所觸動,在她已經厭煩他的糾纏的時候,渡邊痙攣著面孔對她說:「你為什麼這麼不可思議地活著,我也想像你那樣活著,我這個木乃伊。」
她回答他只是吃飯睡覺而已。
「只是吃飯睡覺嗎?那生命的意義何在?」渡邊困惑地說。
故事到此,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最近一次和朋友討論生命的意義何在?(必須超過半小時,言之有物的討論),是在什麼時候?都談些什麼?對你的未來有哪些影響?」
抑或是,你從來就未曾自己或和別人談過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樣的問題?倘若如此,哪一天,你也學學渡邊先生,在某一次餐敘時,突然問大家,或某一位朋友;「生命的意義何在?」你看看對方是什麼表情和反應。
年輕的女同事被渡邊歇斯底里的神情嚇著了,拿出她在工廠裏做的玩具兔子,回答他:「我製作它們的時候,會想像自己和全日本的小孩一起玩。」在他們說話的時候,餐廳裏有一大群開生日宴會的年輕人,當渡邊醒悟地往樓下奔去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唱生日快樂。
的確,人如果日復一日,只是吃飯睡覺,對老闆搖尾巴;膩在上司身邊,順著上司的話再講一句更肉麻的話,那麼跟貓狗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我們不常和人彼此提醒討論「生命的意義何在?」

排除所有困難人性散發光芒

渡邊回到家中,常把自己的褲子放在枕頭壓著,突然之間悲哀湧上心頭,他一頭鑽進被窩裏哭起來,牆上的兩張獎狀似乎告訴他三十年來的工作全都是表面功夫沒有意義,他的生命虛度了,在後來與年輕的女部屬的交往之中,她無意中說:「三十年工作沒有一點錯誤,您至少可以休息六個月!」
在渡邊聽來,這一語雙關的含義,又是直接刺中他的心事,
渡邊終於在死前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就是影片開頭市民反映的社區污水問題,他在本來因積汙帶來疾病流行的貧民社區修建了一個公園,在修建的過程中,他排除所有的困難,幹勁十足,本來快泯滅的人性重又散發光芒。
渡邊在一位年輕的女部屬的幫助下,親自督促建設社區公園。他逐漸得到了社區民眾的擁戴。

親情裏尋找安慰也不見得如願

在渡邊獲得自我的救贖之前,有兩個事件堪稱重要,如前所述。當人生命將盡,去日的回憶就紛至遝來,在渡邊的眼中,兒子就是往事的化身符號,在他的眼前,又出現了妻子死後,他獨自一人撫養兒子的一幕幕場景,在追憶中,他深情地呼喚自己兒子的名字,此時樓上的房間答應了一聲,他激動地往樓上爬,但是卻傳來兒子沒好氣的聲音,他讓渡邊關好大門,在兒子懷疑他與年輕女職員之間有私情,嚴厲地訓斥他的時候,本來要告訴兒子自己病情的話吞回去,在親情裏尋找安慰的路阻斷了。當他回到家中時,卻聽到唯一的兒子和媳婦想利用他的退休金及儲蓄,到外面另組小家庭。

聲色犬馬中找不到靈魂的出路

 渡邊遇見小報專欄作家後,他們一起在縱情聲色之中尋求麻醉,影片給我們展示了聲色犬馬的眾生相,但是,渡邊尋找出路的靈魂卻不能認同這一派喧鬧,鋼琴師問他要聽什麼歌,他點了那首「人生是短暫的」。在樂聲中,眾人又開始跳起舞來,但是隨著渡邊蒼老悲涼的聲音響起,大家都驚異地沉默下來,在歌聲中,渡邊淚流滿面。
 在和作家回程的車上,兩個妓女坐在旁邊,一個在數錢,另一個在對著化妝鏡忸怩作態,離開了喧鬧背景的幾個人,都顯得疲憊醜陋,渡邊下車小便,作家迎上前去,兩人分別看清了對方的臉,作家嚇得後退了幾步,鏡頭此時俯拍,渡邊的臉陰暗麻木,充滿了死亡的臉。

救贖應該從自我從內部開始

 渡邊的重生之路,似乎告訴我們別想在外部世界得到安慰和救贖,無論是在職場上行屍走肉的生活,還是應朋友的邀請去放蕩麻醉自己,甚至一廂情願地乞靈於親情愛情,都不能讓他得到最根本的靈魂的安寧。故事告訴我們,要得到心靈的滿足與安寧,無法外求,救贖首先應該從自我開始,從內部開始,生命的要義,就會在不斷的追尋與行動中顯現出來……

誰能知道沒有明天

他的死,可能讓觀眾感動和震撼,不過,在現實的人生,他的死並沒有影響到誰。除一位同事有點傷心,大家關心的只有他死後辦公室的職位變動,足球還是照打,沒有人意識到渡邊之死。
人生是短暫的!而且,人是渺小的,沒有哪個位置一定要哪一個人在,明天的太陽還是豔麗地從東邊升起。
在快要完工的公園裏,下起大雪,他坐在鞦韆架上,平靜地唱起了那支歌謠:
「人生是短暫的,少女們,墜入愛河,在盛開的紅色從你的嘴唇褪去之前,在你的激情,冷卻之前,你們這些人,誰能知道沒有明天……」

我們到底都幹了哪些「好事」?

在人生的邊上,在紅唇褪色之前,我們才看到人生並不是無際無涯的,每一個明天都是上帝的恩典,也都是上帝對我們的期待,祂都在看著,我們到底都幹了哪些「好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